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

《從一首「夢詩」談起》

約十多年前,我初來美國,有位女子姓許名齡之,她畫了我的一幅肖像,在肖像背後題了一首詩送給我,這首詩一讀,令我內心大大震撼!

  許齡之告訴我,這首詩是王陽明的「夢詩」:

  知世如夢無所求,

  無所求心普空寂;

  還似夢中隨夢境,

  成就河沙夢功德。

  這首詩使我震撼的原因,是很直接點破。我一讀再讀,使我領悟其中要旨,是這首詩令我息了狂心,是這首詩令我看破世情,是這首詩令我放下一切,是這首詩令我不怨天尤人,一切怨親平等,是這首詩令我破除生死觀,是這首詩令我圓滿功德的。

  這首詩?面,不可小視,正是「華嚴境界」,若能悟之,平等性智的「華嚴境界」,漸漸現前。此詩伴我一生,實在太不可思議了。

  後來,我在「智者的箴言」一書中,又看到這首詩,作者正是「王陽明」。我一直深信此詩作者是王陽明。

  王陽明即王守仁(一四七二年——一五二八年),浙江餘姚人,字伯安,學者稱「陽明先生」。以直言得罪皇帝,被謫放貴州龍場,設龍岡書院教育青年。後歷 官至右僉都御史,定宸濠之亂,陞南京兵部尚書,封新建伯,卒諡文成。其學主「致良知」「知行合一」之說,世稱「姚江學派」,著有王文成全書。

  最近我又讀到這首詩,令我驚奇的是,竟然出現在作家李敖著的「北京法源寺」一書之中,此書是小說題材,寫康有為、梁啟超、譚嗣同的變法革新故事。

  我讀到第七章,標題是「迴向」,在譚嗣同與梁啟超的對話之中,出現了這首「夢詩」,譚嗣同講「夢詩」,又提到夢詩作者,令我駭異的是,作者竟是王安石(王荊國公)。

  按:王安石(一零二一——一零八六)字介甫,號半山,宋臨川人。個性極強,自信極深,議論高奇,詩文險峭。神宗朝宰相,封荊國公,立意改革政治,創立青苗、保甲、募役、方田等新法,因求成過急,任用非人,功效未顯,造成弊端。其著作有周禮新義、臨川集等。

  現在問題來了——

  此「夢詩」作者是王陽明?還是王安石?

  李敖先生是台大歷史系畢業,寫文章根據經典而來,不可能誤植為王安石而無察覺。

  而許齡之送我此詩,說明是陽明先生作品,又「智者的箴言」一書,作此詩者,明是王陽明。

  誰對誰錯?

  現在,敬以質之,高明的讀者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